读李益诗
君虞兴圣孙,诗律早专美。
乐府度新声,宫酺奉天子。
鲜风猎兰苕,华月濯桃李。
独有连眉郎,才称劣相比。
颇闻竹窗句,流落绮纨耳。
吏曹久失调,幕府感恩起。
从军五十篇,王粲慙率尔。
胡沙动霜草,开卷得千里。
骞翔大蓬拜,转顾触排毁。
晚升八座崇,谢事知所止。
高文茂支庶,埋灭长已矣。
斯人今不亡,正赖数番纸。
咄嗟齿踰壮,日就无闻耻。
勉哉课谣吟,请自田居始。
乐府度新声,宫酺奉天子。
鲜风猎兰苕,华月濯桃李。
独有连眉郎,才称劣相比。
颇闻竹窗句,流落绮纨耳。
吏曹久失调,幕府感恩起。
从军五十篇,王粲慙率尔。
胡沙动霜草,开卷得千里。
骞翔大蓬拜,转顾触排毁。
晚升八座崇,谢事知所止。
高文茂支庶,埋灭长已矣。
斯人今不亡,正赖数番纸。
咄嗟齿踰壮,日就无闻耻。
勉哉课谣吟,请自田居始。
现代解析
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对唐代诗人李益(字君虞)的赞美和感慨。全诗用平实的语言,讲述了李益的才华、经历和诗歌成就,同时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、才华埋没的惋惜。
1. 李益的才华 开头说李益是"兴圣孙"(可能指他出身名门),从小就精通诗歌格律,尤其擅长乐府诗(古代流行歌曲),还能为皇帝写诗。他的诗像清风吹过兰花、月光洗净桃李,清新脱俗。但当时有个"连眉郎"(可能指某位官员)的才华远不如他,却更受追捧。
2. 怀才不遇的经历 李益的诗曾流传于权贵之间("绮纨耳"指富贵人家),但他仕途不顺,长期得不到重用("吏曹久失调")。后来在军中任职,写下五十篇从军诗,连东汉才子王粲(以军旅诗闻名)都比不上他。诗中"胡沙动霜草"等句,展现了他边塞诗的壮阔画面感。
3. 晚年的起伏与遗憾 李益晚年终于当上高官("八座"指尚书等高官),但很快选择退休,懂得急流勇退。可惜他的许多优秀诗文("高文茂支庶")未能流传,逐渐被埋没。作者感叹:如今人们还能记住李益,全靠他留下的几卷诗集。
4. 作者的自我鞭策 最后四句是作者的自省:眼看自己年纪渐长("齿逾壮"指过了壮年),却还没什么成就,害怕默默无闻。于是激励自己从田园诗开始努力创作,避免虚度光阴。
这首诗的魅力在于: - 用"鲜风猎兰苕""胡沙动霜草"等生动比喻,让读者直观感受李益诗的美。 - 通过对比(李益的才华与被埋没、他人的平庸与受宠),凸显对不公命运的无奈。 - 结尾从评述他人转向自我反思,让读者产生共鸣——无论是李益的遭遇,还是作者对时光的焦虑,都是普通人能理解的真实情感。
贺铸
贺铸(1052~1125) 北宋词人。字方回,号庆湖遗老。汉族,卫州(今河南卫辉)人。宋太祖贺皇后族孙,所娶亦宗室之女。自称远祖本居山阴,是唐贺知章后裔,以知章居庆湖(即镜湖),故自号庆湖遗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