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疲惫旅人在岁末荒郊的孤独心境,同时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。
前四句写景:
岁末时分,旅人疲惫地赶路,四周荒凉寂静,连鸟叫声都听不到。树林因为寒冷显得空荡荡的,山上干燥得连一片云都留不住。这些画面烘托出一种孤寂、萧瑟的氛围,让人感受到行路的艰辛和环境的严酷。
后四句抒情:
诗人感叹自己为了生活奔波劳碌,在世俗的纷扰中浮沉挣扎。他开始怀念那些温暖轻松的时光,渴望能像传说中的隐士颍阳君一样,远离尘嚣,过上自在平静的生活。
精髓和魅力:
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用朴素的语言,把普通人都会经历的疲惫和迷茫写得真实动人。荒凉的景色映衬内心的孤独,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又让人产生共鸣。它提醒我们:在忙碌的生活中,偶尔也要停下来,想想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。
晁说之
晁说之(1059年—1129年),字以道、伯以,因慕司马光之为人,自号景迂生,济州钜野(今山东巨野)人。元丰五年(1082),进士及第,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,发挥《五经》,理致超然,以“文章典丽,可备著述”举荐。范祖禹亦以“博极群书”荐以朝廷,曾巩亦力荐。晁说之与晁补之、晁冲之、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