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槐歌为帷园先生赋
我爱古槐如古松,蚴蟉诘屈真虬龙。更爱古槐如古柏,霜皮黛色凝青铜。
屯云溜雨三百载,夭矫势欲争天风。长夏森森拥秋气,横空倒疑饮涧虹。
入门见者惊突兀,幽荫有若深山中。主人继述先泽远,水源木本将无同。
灵星之精相率赋,一时风雅矜词雄。浚冲彦升皆其选,鸿篇勒石声摩空。
我来不啻游槐市,刻鹄雕虫惭未工。羡翁堂上何矍铄,羡翁阶下何青葱。
得非亦效庾肩吾之服槐实,遂令颜发还如童。他年自应方双瞳,呜呼槐兮,婆娑偃蹇于墙东。
日与幽人逸士相遭逢,更千百岁无终穷。
现代解析
这首诗用古槐树作为核心意象,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层层递进的赞美,展现了古槐的非凡气质,并借此歌颂主人的品格风范。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:
1. 古槐的雄姿(前八句)
诗人用一连串精彩的比喻描写古槐:像盘曲的松树般苍劲,如青铜色的古柏般厚重。三百年来经历风雨却依然枝干遒劲,树冠如云,仿佛要与天风抗衡。夏天浓密的树荫带来秋日般的凉意,横斜的枝干像彩虹垂向山涧。这些描写让读者感受到古槐既古老又充满生命力。
2. 人与树的共鸣(中间八句)
见到古槐的人都会惊叹它的不凡,其幽深的树荫让人仿佛置身深山。这里巧妙过渡到对古槐主人"帷园先生"的赞美:他继承先祖遗风,如同古槐一样根基深厚。文人雅士纷纷为古槐题诗,将佳作刻在石碑上。诗人自谦地说自己文笔不够好,但羡慕主人精神矍铄,阶前草木青翠,暗示主人像服食了槐树果实般长生不老。
3. 永恒的祝愿(最后五句)
诗人以抒情作结:愿这棵古槐永远在墙东摇曳,与高雅之士相伴,历经千年而不衰。这里表面写槐树,实则寄托对主人家族世代昌盛的美好祝愿。
全诗最精彩的是将古槐的物理特征与人文精神完美结合:树皮的皱褶暗喻岁月沧桑,树干的挺拔象征人格刚正,而树荫的清凉则隐喻主人的德行庇佑后人。通过"树人合一"的手法,既展现了自然之美,又完成了对人物的礼赞,这种借物喻人的手法让诗歌既有画面感又富有深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