贺新郎

门掩长安道。卷重帘、垂杨散暑,嫩凉生早。午梦惊回庭阴翠,蝶舞莺吟未了。政露冷、芙蓉池沼。金雁尘昏么弦断,理馀音、尚想腰支袅。欢渐远,思还绕。临皋望极沧江渺。晚潮平、湘烟万顷,断虹残照。彩舫凌波分飞后,别浦菱花自老。问锦鲤、何时重到。楼迥层城看不见,对潇潇、暮雨怜芳草。幽恨阔、楚天杳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词写的是一位独居者从午后到黄昏的所见所感,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递出深深的寂寞与思念。

上片从关门挡尘的日常写起。夏日午后,主人公卷起帘子,看到杨柳随风摆动带来凉意。在庭院树荫下小睡时,被莺啼蝶舞惊醒,发现池中荷花已沾上秋露。这里用"金雁尘昏"(古琴部件蒙尘)、"么弦断"(琴弦断裂)暗示很久没人弹琴了,而主人公还在回忆当初跳舞之人曼妙的身姿。欢乐时光远去,思念却萦绕不散。

下片转到黄昏江景。主人公登高远望,只见江水茫茫,晚霞中的湘江雾气弥漫,彩虹将散未散。当初分别的华丽船只早已远去,水边的菱花独自枯萎。这里用"锦鲤"(指代书信)表达对重逢的期盼,但高楼阻隔,连城墙都看不见,只能对着细雨中的芳草心生怜惜。最后"幽恨阔、楚天杳"六个字,把说不尽的愁绪融入辽阔的南方天空,留下悠长的余韵。

全词像一组电影镜头:从午睡的庭院到黄昏的江景,从蝴蝶飞舞到暮雨潇潇,用景物变化展现时间流逝。最妙的是所有景物都带着主人公的情绪——断弦的琴是孤独,枯萎的菱花是憔悴,连天边的彩虹都像未圆满的心事。这种"以景写情"的手法,让抽象的思念变得可感可触,即使现代读者也能体会到那种挥之不去的怅惘。

李泳

李泳(?~一一八九?),字子永,号兰泽,扬州(今属江苏)人,家于庐陵(今江西吉安)。正民子,洪弟。尝官两浙东路安抚司准备差遣(《八琼室金石补正》卷一一五)。孝宗淳熙十四年(一一八七)知溧水县(《景定建康志》卷二七),淳熙末卒(宋洪迈《夷坚三志己序》)。有《兰泽野语》(同上书),及弟兄五人合集《李氏花萼集》(《直斋书录解题》卷二一),均佚。今录诗七首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