杂咏 其七

黄雀倚檐屋,栖栖若有求。
饮啄曾几何(啄,嘉庆本作“吸”。),网弋遂见收。
飞燕处堂幕,出入恣所投。
同为世上鸟,祸福何异由。
机性苟未灭,耳目动招尤。
考叔非不贤,罪乃起挟辀。
所以贵达人,脱身事遨游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用鸟儿的命运比喻人世间的祸福无常,揭示了生存的智慧。

前四句写黄雀的遭遇:屋檐下的黄雀本只是安静生活,偶尔找点吃喝,却突然被猎人的网捉住。这里用"栖栖"(小心翼翼的样子)和"曾几何"(才没过多久)生动表现了弱小者安稳生活被突然打破的无奈。

中间四句用燕子作对比:同样是鸟,燕子能在厅堂自由进出,活得潇洒自在。诗人通过这种反差,引出核心疑问:为什么同处一个世界,命运却如此不同?

后八句是诗人的思考:只要还保留着天性("机性"),就难免因为言行招来麻烦。就像春秋时的考叔,本是贤人,却因马车纠纷获罪。所以聪明人懂得及时抽身,像燕子一样自由来去。

全诗精髓在于:用鸟喻人,告诉我们生活中祸福难料。与其像黄雀被动受害,不如学燕子灵活处世,更要学达人(明白人)的智慧——在复杂环境中懂得保全自己,适时追求自由。这种生存哲学在今天依然有启示意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