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来白下作(1942年)

重来白下更寻谁,惘惘都成隔世悲。
乞食不为明日计,追欢宁复少年时。
断垣废垒添萧瑟,湖桨竿灯荡梦思。
惟有台城旧烟柳,临风犹自斗腰肢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写于1942年,作者重访南京(白下是南京古称)时的复杂感受。全诗通过今昔对比,表达了对物是人非的伤感。

开头"重来白下更寻谁"直接点题:重回南京还能找谁呢?暗示故人不在的孤独。"惘惘都成隔世悲"写恍如隔世的迷茫与悲痛,说明时间带来的巨大变化。

中间四句用具体场景展开这种感受:
- "乞食不为明日计"写生存艰难,顾不上未来
- "追欢宁复少年时"说纵使寻欢作乐,也找不回青春
- "断垣废垒"描绘战乱后的破败景象
- "湖桨竿灯"的倒影勾起往事回忆

最后两句最精彩:只有台城的柳树还在风中摇曳,仿佛在炫耀它的婀娜身姿。这里用柳树的无情反衬人的伤感——自然景物依旧,而人事已全非。这种"物是人非"的对比手法,让惆怅之情更加强烈。

全诗语言朴素但情感深沉,通过战乱后南京的萧瑟景象,既表达个人感伤,也暗含对时代苦难的叹息。最打动人的是那种"什么都变了,只有柳树还在卖弄风情"的苍凉感,让读者能直观体会到作者面对废墟时的复杂心绪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