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郊观稼

数月两出郊,劝农复观稼。
始言麦垄春,今已稻畦夏。
女红彩紝余,丁黄耘耔暇。
暄凉虽不齐,晴雨倏忽乍。
百丰未为多,一歉诚所怕。
蠲逋广上恩,平糶裁米价。
毫发可及民,岂不念夙夜。
昔有王长官,筑堰它山下。
惠利久益博,神灵此其舍。
泓深或龙蛰,坚屹无蚁罅。
定为三七分,酾为数十汊。
石梁贯云涛,谁敢著足跨。
流沙从何来,疑有物驱驾。
人力几淘浚,壅淤仍障壩。
旦功终此惠,运河沙而变化。
视古谁比方,郑白其流亚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《出郊观稼》描绘了官员下乡视察农事的情景,表达了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。全诗语言朴实,情感真挚,展现了作者心系百姓的为官之道。

开头写官员频繁下乡("数月两出郊"),既为鼓励农耕("劝农"),也为实地考察庄稼长势("观稼")。从春天的麦田到夏天的稻田,季节更替中透露出对农时的关注。

中间部分生动描写农忙景象:妇女们纺织之余帮忙农活("女红彩紝余"),男人们抓紧时间耕作("丁黄耘耔暇")。天气变化无常("晴雨倏忽乍"),凸显农民靠天吃饭的不易。作者特别强调丰收再多也不嫌多("百丰未为多"),但一次歉收就令人担忧("一歉诚所怕"),体现对粮食安全的重视。

接着写惠民政策:减免赋税("蠲逋")、调控粮价("平糶"),说明官员时刻惦记着百姓福祉("岂不念夙夜")。然后借古喻今,用"王长官"修建水利工程的故事,赞美那些真正为民造福的官员。水利工程细节描写生动,"三七分"的水量分配、"数十汊"的沟渠分布,展现古人治水的智慧。

结尾通过"流沙"与"淘浚"的对比,暗喻治理民生需要持续努力。最后以古代水利专家郑国、白公作比,表达对实干精神的推崇。全诗将视察农事的所见所感,升华为一份勤政爱民的宣言,展现了传统士大夫"忧国忧民"的情怀。

陈垲

(?—1268)宋嘉兴人,祖籍莱州三山,字子爽,一作子奭,号可斋。历京湖制置使司、知府、监司。迁太府、司农、工部等官,奏请士大夫重名节,轻利禄。以言罢。复进集英殿修撰、知婺州。积官至户部尚书。后以端明殿学士提举太平兴国宫。卒谥清毅。有《可斋瓿稿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