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兴次张六士韵八首① 其四 (戊申稿,清光绪三十四年)

坐看桑从海上栽,群鸥见惯不相猜。
生毛有地供秦笑,呵壁无天慰郢哀。
两帝中央谋混沌,三山左股割蓬莱。
故乡游钓今何处?空忆渔人让曲隈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是清末诗人丘逢甲的作品,借秋日感怀表达对时局的忧虑和思乡之情。全诗通过四个层次展开:

1. 首联"坐看桑从海上栽,群鸥见惯不相猜"用平静的画面暗喻时局:诗人像看神话中的海上种桑树一样,冷眼旁观荒唐的现实;海鸥见惯人来人往已不警惕,暗指百姓对危机麻木。

2. 颔联用两个典故抒发愤懑:"生毛有地"讽刺清廷割让领土像秦朝荒唐的求仙传说;"呵壁无天"借用屈原问天的典故,表达无处申诉的悲哀。

3. 颈联直指政治乱象:"两帝中央"暗讽慈禧光绪争权导致朝政混乱如混沌未开;"三山左股"用蓬莱仙山被割喻指国土沦丧。

4. 尾联"故乡游钓今何处"将思绪拉回个人命运,渔人让出河湾的回忆,暗示连故乡的平静生活都已失去,只剩无奈追忆。

全诗特色在于:
- 将神话典故与现实批判巧妙结合
- 从宏大时局转到个人乡愁,情感层层递进
- "桑从海上栽""仙山割让"等意象既奇幻又沉痛
- 表面写秋日感兴,实则字字关乎国家命运

诗人通过这种含蓄而深刻的方式,既抒发了知识分子的忧国之情,又揭露了清王朝腐朽统治下的社会危机。

丘逢甲

丘逢甲(1864年~1912年)近代诗人。字仙根,又字吉甫,号蛰庵、仲阏、华严子,别署海东遗民、南武山人、仓海君。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。祖籍嘉应镇平(今广东蕉岭)。同治三年(1864年)生于台湾彰化,光绪十四年(1887年)中举人,光绪十五年登进士(1889年),授任工部主事。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,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,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