探春慢 寓楼对雪,颇动羁愁。季刚次韵先成此解,邀余同赋
岁晚登楼,寒深拥几,羁怀零乱无序。
风剪琼瑶,云昏天地,顿觉销沈平楚。
南雁音书少,但梦趁、江乡归橹。
最怜笠泽苍茫,樵青心事谁付。
旧著烟蓑在否。
甚锁却松筠,空闭柴户。
庾信生涯,梁园宾客,愁动黄昏钟鼓。
况只萧条极,似阴积、龙沙深处。
赖有天工妆点,梨花千树。
风剪琼瑶,云昏天地,顿觉销沈平楚。
南雁音书少,但梦趁、江乡归橹。
最怜笠泽苍茫,樵青心事谁付。
旧著烟蓑在否。
甚锁却松筠,空闭柴户。
庾信生涯,梁园宾客,愁动黄昏钟鼓。
况只萧条极,似阴积、龙沙深处。
赖有天工妆点,梨花千树。
现代解析
这首词写的是一个人在寒冬里登楼看雪,触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。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:
1. 孤独的雪景
开头用"岁晚""寒深"点出时间背景——年末最冷的时候。主人公在楼上裹着毯子取暖,心情就像窗外被风吹乱的雪花一样杂乱无章。"风剪琼瑶"把雪花比作被剪碎的美玉,天地间云雾昏沉,连远处平坦的树林都看不清了。这些寒冷压抑的景物描写,都是在烘托内心的孤寂。
2. 深切的乡愁
看到大雁南飞却收不到家书,只能在梦里乘着家乡的小船回去。"笠泽"(太湖古称)和"樵青"(指隐士)的典故,暗示主人公向往归隐却无法实现的心事。下半段连续用"庾信"(滞留北方的南朝文人)、"梁园"(汉代名园)的典故,说自己像古代流落异乡的文人,听到黄昏钟声更觉凄凉。
3. 苦中作乐的慰藉
结尾笔锋一转:虽然处境像荒凉的塞外沙漠,但幸好有自然界的"天工"用雪花装扮出满树梨花的美景。这个比喻既写出雪景的晶莹美丽,又透露出在困境中寻找安慰的豁达。
全词最打动人的是把常见的"望雪思乡"写出了层次感:从眼前实景到内心活动,从愁苦到自我开解,像一部微型的心理纪录片。那些精巧的比喻(碎玉、梨花)和贴切的典故,让普通的思乡主题显得厚重而不落俗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