宿栖云阁
夙闻苍山好,今卧苍山云。
苍山十九峰,峰峰郁氤氲。
客子见山色,山意如相亲。
况向山中宿,湿翠披纷纷。
薄暮日将落,霞起珊瑚殷。
二更挂海月,清光望无垠。
夜深方假寐,石壁天鸡闻。
扶桑倏倒影,小阁浮金轮。
偶作名山游,忽与下界分。
愿得十日住,洗此千斛尘。
结念在丘壑,企慕匪仙真。
会当谢人事,相从猿鹤群。
苍山十九峰,峰峰郁氤氲。
客子见山色,山意如相亲。
况向山中宿,湿翠披纷纷。
薄暮日将落,霞起珊瑚殷。
二更挂海月,清光望无垠。
夜深方假寐,石壁天鸡闻。
扶桑倏倒影,小阁浮金轮。
偶作名山游,忽与下界分。
愿得十日住,洗此千斛尘。
结念在丘壑,企慕匪仙真。
会当谢人事,相从猿鹤群。
现代解析
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苍山栖云阁过夜的所见所感,展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交融。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:
第一部分(前六句)写初到苍山的惊喜。作者早就听说苍山美,如今直接躺在云海里。十九座山峰都笼罩在云雾中,山色对游客格外亲切,就像在欢迎老朋友。这里用拟人手法,把山写得有情有义。
第二部分(中间十句)细腻记录山中昼夜美景。傍晚看晚霞像红珊瑚般绚烂,深夜月亮升起照得天地通明。刚睡着就被山鸡啼醒,睁眼看到朝阳把阁楼染成金色。这里用"珊瑚殷""浮金轮"等鲜活的比喻,把光影变化写得如在眼前。
第三部分(最后六句)抒发留恋之情。偶然来游玩却像与凡尘隔绝,真想住上十天洗去一身疲惫。作者强调自己向往的是山水本身,不是成仙得道,最后甚至想辞去工作,和山里的动物做伴。这种返璞归真的愿望,在今天城市人听来特别有共鸣。
全诗妙在三点:一是用"湿翠""珊瑚月"等色彩词构建出电影般的画面感;二是通过时间推移(黄昏到日出)展现完整的山中体验;三是结尾的感慨既真诚又克制,没有夸张的修辞,却让人感受到自然对心灵的治愈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