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清明前即事三首

雨歇花畦径未乾,春衣初试觉轻寒。
所欣节物能多好,祓禊临流江水澜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雨后的清新景象,以及人们踏青游玩的闲适心情。

前两句"雨歇花畦径未乾,春衣初试觉轻寒"写的是雨后初晴的场景:花园小径上的雨水还没干透,人们第一次换上春装,还能感受到微微的寒意。这里用"花畦"和"春衣"点明了春天的气息,而"轻寒"二字则准确捕捉了初春特有的那种微凉感觉。

后两句"所欣节物能多好,祓禊临流江水澜"表达了诗人的愉悦心情:最让人高兴的是这个时节的景物如此美好,人们在水边举行祓禊仪式(古代一种消灾祈福的春游活动),看着江水泛起波澜。这里"节物"指清明时节的景物,"临流"二字生动地描绘出人们亲近自然的场景。

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,通过雨后花园、春衣微寒、江水波澜等意象,展现了清明时节特有的生机与活力。诗人没有刻意渲染,而是用平实的笔触,将春天特有的清新气息和人们的闲适心情自然地融合在一起,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雨过天晴的春日。

廖行之

廖行之(1137~1189) ,字天民,号省斋,南宋衡州(今湖南省衡阳市)人。孝宗淳熙十一年(1184)进士,调岳州巴陵尉。未数月,以母老归养。告满,改授潭州宁乡主簿,未赴而卒,时淳熙十六年。品行端正,留心经济之学。遗著由其子谦编为《省斋文集》十卷,已佚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