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雨夜研读《易经》的场景,通过自然景象与读书心境的结合,传递出对宇宙人生哲理的思考。
前两句写景:风雨刚停的夜晚,凉风灌进南楼,各种自然声响在初寒中显得格外清晰。这里用风雨、寒意的自然变化,暗示着宇宙运行的规律。
中间四句写读书场景:窗前灯火与书卷相映,晚年安静地研读《易经》。诗人发现《易经》中日月交替、天地运转的道理已经很明显,但要真正理解这些没有具体图像的道理却很困难。这里用"韦编"(古代竹简)代指《易经》,"日月""乾坤"都是《易经》中的重要概念。
最后两句点明主旨:如果说这些道理真的难以参透,为什么邵雍(尧夫是宋代哲学家邵雍的字)能像玩弹丸一样轻松掌握呢?这里用"弄丸"的比喻,形容邵雍理解《易经》就像玩玩具般轻松自如,暗示只要用心领悟,看似深奥的道理也能掌握。
全诗通过雨夜读书的具体场景,把《易经》中抽象的宇宙规律变得生动可感,最后以邵雍为例,鼓励人们用心体会生活中的深刻哲理。诗人将读书、自然、哲理融为一体,展现出中国传统文人将学问与生活结合的特有情趣。
罗洪先
罗洪先(1504-1564),字达夫,号念庵,汉族,江西吉安府吉水黄橙溪(今吉水县谷村)人,明代学者,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。一生奋发于地理学等科学的研究,“考图观史“,发现当时地图多疏密失准、远近错误,于是亲自外出调查收集资料,准备重新编一内容丰富、地理位置准确的地图,以计里画方之法,创立地图符号图例,绘成《广舆图》。创编成地图集形式,不仅继承了朱思本制图法,还加以发展,使地图更为科学实用。罗洪先堪称与墨卡托同时代的东方最伟大的地图学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