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邻桑屯田韬甫见访兼和移居诗辄赋五言用酬雅贶

穷居蔽泥水,车迹过从稀。
避俗翁今是,栖仁里可归(沈约郊居赋侨栖仁于东里)。
墙低闻雒诵,门静接深衣。
自此陶嘉月,联吟愿莫违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闲适生活,表达了对清高品格和知音情谊的珍视。

前四句写隐士的生活环境:住在简陋的泥水巷子里,很少有车马来访。但作者认为这样的避世生活才是明智的选择("避俗翁今是"),就像古人沈约选择住在仁德之地一样。这里用典自然,把当下的隐居和古人联系起来。

中间四句写与友人交往的雅趣:低矮的墙头能听到孩童读书声,安静的门前接待穿着古朴的友人。"深衣"指代有学问的朋友,暗示来访者是有修养的人。

最后两句是美好期待:希望今后能与友人常在美好时光里一起吟诗作对。"陶嘉月"用陶渊明的典故,暗含对田园生活的向往。

全诗语言朴实却意境深远,通过"泥水巷"与"读书声"的对比,展现了物质清贫但精神富足的生活状态。最动人的是最后对知音相伴的期盼,让整首诗在淡泊中透出温暖的人情味。

厉鹗

厉鹗(1692-1752),字太鸿,又字雄飞,号樊榭、南湖花隐等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,清代文学家,浙西词派中坚人物。康熙五十九年举人,屡试进士不第。家贫,性孤峭。乾隆初举鸿博,报罢。性耽闻静,爱山水,尤工诗馀,擅南宋诸家之胜。著有《宋诗纪事》、《樊榭山房集》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