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首诗讲的是诗人对长沙的思念,以及想托人带信却未能如愿的遗憾。
前两句"长沙一别两悠悠,梦想清湘带橘洲"说的是:自从和长沙分别后,两地相隔遥远,时常梦见长沙清澈的湘江和江中的橘子洲。这里的"悠悠"既指距离遥远,也暗含思念绵长。
后两句"欲寄行人数行字,行人不作置书邮"意思是:想托过路人捎带几行书信,可过路人却不愿当这个送信人。这里的"置书邮"就是古代帮人送信的意思。
整首诗用最朴实的语言,写出了我们都有过的经历:想念一个地方,想找人带个信却找不到合适的人。诗人没有用华丽的词藻,而是通过"梦想清湘"这样具体的画面,和"行人不作置书邮"这样生活化的细节,让读者真切感受到他的思念和无奈。这种平实中见真情的写法,正是这首诗打动人心的地方。
朱熹
朱熹(1130年9月15日~1200年4月23日),行五十二,小名沋郎,小字季延,字元晦,一字仲晦,号晦庵,晚称晦翁,又称紫阳先生、考亭先生、沧州病叟、云谷老人、逆翁。谥文,又称朱文公。汉族,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(今江西省婺源),出生于南剑州尤溪(今属福建三明市)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、思想家、哲学家、教育家、诗人、闽学派的代表人物,世称朱子,是孔子、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