赋观鱼台送李濠州归河北
庄周非惠子,惠子非庄周。
二子濠上意,固知鱼乐否。
我陪李使君,聊复濠上游。
漠漠野屋古,悠悠淮水秋。
濠鱼不盈尺,数罟日相求。
喁喁讵能乐,政似苍生忧。
吾祖养鱼作,德与元化侔。
庄惠满一哂,抚掌风萧飕。
使君将北归,脱履巢云丘。
濠州失父母,遮道不可留。
涸辙无活鲋,深渊有潜虬。
徘徊下台晚,极目送孤舟。
二子濠上意,固知鱼乐否。
我陪李使君,聊复濠上游。
漠漠野屋古,悠悠淮水秋。
濠鱼不盈尺,数罟日相求。
喁喁讵能乐,政似苍生忧。
吾祖养鱼作,德与元化侔。
庄惠满一哂,抚掌风萧飕。
使君将北归,脱履巢云丘。
濠州失父母,遮道不可留。
涸辙无活鲋,深渊有潜虬。
徘徊下台晚,极目送孤舟。
现代解析
这首诗借庄子和惠子在濠水观鱼的典故,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和对友人离别的深情。
开头用庄子和惠子辩论"鱼是否快乐"的哲学故事做引子,但作者笔锋一转,说现在陪李使君(濠州长官)重游此地时,看到的却是现实困境:濠水里的鱼连一尺长都没有,渔网却天天来捕捞。这里的鱼哪能快乐?就像老百姓在苛政下难以安居乐业。
接着用"我祖养鱼"的典故,暗指理想中的仁政应该像养育鱼群一样顺应自然。但现实却是庄惠二人的哲学辩论在当下显得苍白,只能换来一声苦笑。
后半段写李使君要调任北方,百姓拦路挽留。用"涸辙之鲋"(干涸车辙里的小鱼)比喻困境中的百姓,而李使君则像深渊里的潜龙将要腾飞。最后诗人独自在暮色中目送孤舟远去,充满依依不舍之情。
全诗巧妙地将哲学典故、民生现实和送别之情融为一体,既有对百姓疾苦的同情,又饱含对友人的真挚情谊,在古典诗词常见的送别主题中注入了深刻的社会关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