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首诗用对比的手法,通过燕子和门客的不同表现,讽刺了人情冷暖的现实。
前两句写梁间的小燕子虽然微不足道,却年年不忘回到旧主人的屋檐下筑巢。这里用"微眇"形容燕子,突出其平凡却重情义的特点。"岁岁来过"强调燕子年复一年的忠诚。
后两句用翟公(西汉官员)的典故作对比。翟公得势时门庭若市,失势后门可罗雀。诗人说这些趋炎附势的门客,他们的交情浅薄得令人气愤。"最堪嗔"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势利眼的厌恶。
全诗的精妙在于:
1. 用燕子与人的对比,动物尚知感恩,人却如此势利,反差强烈
2. 借古讽今,用汉代典故批评当时社会现象
3. 语言朴实却有力,"甚微眇"与"最堪嗔"形成情感递进
诗人通过这个日常小场景,道出了世态炎凉的大主题,让读者在会心一笑中体会到人情冷暖的深刻道理。
薛蕙
薛蕙(1489~1539年),明朝大臣。祖居亳州城内薛家巷。年十二能诗。举正德九年进士,授刑部主事。谏武宗南巡,受杖夺俸。旋引疾归。起故官,改吏部,历考功郎中。正德十五年(1520年)薛蕙再次被起用,任吏部考功司郎中。嘉靖二年(1523年),朝中发生“大礼”之争,薛蕙撰写《为人后解》《为人后辨》等万言书上奏,反对皇上以生父为皇考,招致皇帝大怒,被捕押于镇抚司后赦出。嘉靖十八年(1539年),薛蕙担任春坊司直兼翰林检讨司,不久病死家中,享年五十,被追封为太常少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