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宝生出其节母传求诗乃制黄鹄词遗之

黄鹄一举兮溟海无汀。铩翮龙渊兮羌不可以复生。
雌夫死而靡他兮念兵。故雄死颈哺子兮子翼以成。
匪精卫兮填海以平。誓衔骨兮同归九京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词讲的是一个关于忠贞与牺牲的感人故事,用黄鹄(一种传说中的大鸟)比喻一位坚守节操的母亲。

核心意象解析:
1. "黄鹄一举"到"复生"
开篇用黄鹄飞越无边大海却折翼深渊的比喻,暗示丈夫突然离世(像鸟坠入深渊),妻子失去依靠的绝望。

2. "雌夫死而靡他"
直接点明主题:雌鸟(比喻守节的母亲)在丈夫死后绝不改嫁(靡他),心里只惦记着孩子(念兵)。

3. "雄死颈哺子"到"子翼以成"
用雄鸟临死前仍用脖子哺育幼鸟的细节,展现父亲牺牲自己成全孩子的伟大,最终让孩子羽翼丰满(成长独立)。

4. "精卫填海"的化用
这里反用精卫填海的典故:母亲不需要像精卫那样执着填海,因为她选择更决绝的方式——带着丈夫的遗骨同赴黄泉(九京指墓地),实现生死相随。

诗词魅力:
- 双重比喻:全篇用鸟的故事暗写人间真情,动物本能与人性光辉交织。
- 生死抉择:母亲在养育责任(哺子)与夫妻情义(同归)间的挣扎,展现传统女性"夫死从子"到"以死殉节"的极端选择。
- 悲壮美感:通过"铩翮""衔骨"等惨烈意象,营造出震撼人心的牺牲美。

现代启示:
虽然诗中歌颂的"殉节"观念已过时,但其中对家庭责任的坚守、父母为子女的无私付出,依然能引发当代人对亲情深度的思考。

袁华

苏州府昆山人,字子英。工诗,长于乐府。洪武初为苏州府学训导。有《可传集》、《耕学斋诗集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