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院长揆公随驾避暑山庄

上卿侍从有仙才,诏许携家避暑来。
閒里未妨披卷过,别前先约寄诗回。
滦鱼味入三秋美,塞草花多六月开。
曾是往年同直地,万峰回首隔蓬莱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级官员(院长揆公)跟随皇帝去避暑山庄的场景,字里行间透露出轻松愉悦的氛围和对自然美景的赞叹。

首联"上卿侍从有仙才,诏许携家避暑来"直接点明主题:这位官员很有才华,得到皇帝特许可以带着家人一起去避暑。用"仙才"形容,既赞美了他的才能,又暗示此行如同仙境般美好。

颔联"閒里未妨披卷过,别前先约寄诗回"写出行前的约定:即使在悠闲的避暑时光里也不忘读书学习,临别前还约定要寄诗回来。这展现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。

颈联"滦鱼味入三秋美,塞草花多六月开"是诗中最生动的部分:想象避暑地的美食(滦河鱼鲜美得像是深秋的味道)和塞外六月盛开的野花。通过味觉和视觉的描写,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。

尾联"曾是往年同直地,万峰回首隔蓬莱"略带感慨:想起往年也曾在此值班,如今回望群山,感觉像隔着一个仙境。用"蓬莱"这个仙境比喻避暑山庄,既赞美了风景之美,也暗含了对往事的怀念。

全诗语言清新自然,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。诗人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(带家人、读书、寄诗、吃鱼、看花)和生动的比喻,把一次普通的公务出行写得充满诗情画意,展现了古代官员生活中雅致的一面。

查慎行

查慎行(1650~1727) 清代诗人,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。初名嗣琏,字夏重,号查田;后改名慎行,字悔余,号他山,赐号烟波钓徒,晚年居于初白庵,所以又称查初白。海宁袁花(今属浙江)人。康熙四十二年(1703)进士;特授翰林院编修,入直内廷。五十二年(1713),乞休归里,家居10余年。雍正四年(1726),因弟查嗣庭讪谤案,以家长失教获罪,被逮入京,次年放归,不久去世。查慎行诗学东坡、放翁,尝注苏诗。自朱彝尊去世后,为东南诗坛领袖。著有《他山诗钞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