晓钟

沧浪一卧十余春,忽听晨钟唤醒人。
萧寺依稀残月落,景阳遮莫晓妆匀。
不才未入君王梦,戮力思捐社稷身。
今夜得因惊蹴起,刘琨先我舞鸡频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《晓钟》描绘了一个清晨被钟声唤醒的场景,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,表达了诗人对人生、理想和家国情怀的思考。

首联“沧浪一卧十余春,忽听晨钟唤醒人”开篇点题,诗人说自己像在沧浪水中沉睡了十几年,突然被清晨的钟声惊醒。这里的“沧浪”可以理解为一种隐逸或消沉的生活状态,而“晨钟”则象征着一种觉醒或新的开始。

颔联“萧寺依稀残月落,景阳遮莫晓妆匀”进一步描写清晨的景象:寺庙在残月下显得朦胧,而“景阳”可能指宫廷或繁华之地,人们正在梳妆打扮。这两句通过对比,展现了世俗与超脱的不同世界。

颈联“不才未入君王梦,戮力思捐社稷身”是诗人的自省与抱负。他谦称自己“不才”,未能得到君王的赏识,但仍愿为国家奉献一切。“戮力思捐社稷身”体现了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牺牲精神。

尾联“今夜得因惊蹴起,刘琨先我舞鸡频”用典收尾。诗人说自己今夜被钟声惊醒,而刘琨(东晋名将,闻鸡起舞的典故)早已在勤奋努力。这里既有自嘲,也有对榜样的追慕,表达了不甘落后、奋发向上的决心。

整首诗语言凝练,意象丰富,既有对清晨景物的生动描绘,又有对人生理想的深刻思考。诗人通过钟声这一意象,串联起个人觉醒、家国情怀和历史典故,展现了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