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雨后田间的情景,语言朴实却充满生活气息。
前两句"高下田畴水斗鸣,泥深路滑不堪行"直接勾勒出画面:高高低低的田地里积满了雨水,水流哗哗作响;泥巴路又深又滑,简直没法走。这里用"水斗鸣"形容水流声,既形象又带着几分俏皮。
后两句"请君听取行人语,只个愁声是喜声"最妙。表面看,行人在抱怨路难走(愁声),但实际上这种抱怨背后藏着农民对雨水的喜悦(喜声)。诗人用"愁声"反衬"喜声",形成巧妙反差——农民嘴上嫌路难走,心里却为庄稼有水而高兴。
全诗的精髓在于捕捉了生活中这个充满人情味的矛盾瞬间:农民对雨水的态度既烦恼又欢喜。这种真实的生活细节,让读者感受到农人的朴实和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。诗人没有直接说"农民很高兴",而是通过抱怨的语气来表现喜悦,手法含蓄却更有感染力。
杨万里
杨万里(1127年10月29日-1206年6月15日),字廷秀,号诚斋。吉州吉水(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)人。南宋著名诗人、大臣,与陆游、尤袤、范成大并称为“中兴四大诗人”。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“诚斋”二字,故学者称其为“诚斋先生”。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,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,被誉为一代诗宗。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、清新自然,富有幽默情趣的“诚斋体”。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,且以此见长。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、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。著有《诚斋集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