与诸同僚偶会赋八题·秦淮柳

古树枕淮流,桥边与亭畔。
借问植秦堤,何如在隋岸。
南朝正佳丽,绮陌多攀玩。
嗟今非昔时,荣悴俱可叹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是在描述秦淮河边的柳树,诗人通过对比古今,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物是人非的感慨。

首先,诗人用“古树枕淮流,桥边与亭畔”描绘了秦淮河边一棵古老的柳树,它静静地依偎在淮河的怀抱中,旁边有桥梁和亭子。这里的古树就像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,见证着岁月的流转。

接着,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:“借问植秦堤,何如在隋岸。”这里的“秦堤”指的是秦朝时修建的堤坝,“隋岸”则是指隋朝时的河岸。诗人通过这个问题,暗示了柳树在秦朝和隋朝时都存在,而如今却只剩下它孤零零地立在淮河边。

然后,诗人回忆起南朝时的美好景象:“南朝正佳丽,绮陌多攀玩。”这里的“南朝”指的是南朝时期,那时秦淮河边的风景非常美丽,许多人喜欢在这里游玩。这里的“绮陌”指的是美丽的街道,“攀玩”则是指游玩。

最后,诗人感叹:“嗟今非昔时,荣悴俱可叹。”这里的“嗟”是感叹的意思,“荣悴”则是指繁荣和衰败。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时光流逝、美景不再的感慨,以及对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历史遗迹的怀念。

总之,这首诗通过描绘秦淮河边的古柳树,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时光流逝的感慨,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。

苏颂

(1020—1101)泉州同安人,徙居丹阳,字子容。苏绅子。仁宗庆历二年进士。知江宁。皇祐五年召试馆阁校勘,同知太常礼院。迁集贤校理,编定书籍。英宗即位,为度支判官。神宗立,擢知制诰,知审刑院,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,落知制诰,出知婺州。元丰初,权知开封府,改沧州。奉旨编纂《鲁卫信录》。哲宗元祐初,除吏部尚书兼侍读,以邃于律历提举研制新浑仪。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,为相务使百官守法遵职,量能授任。后罢知扬州,徙河南。绍圣末致仕。有《苏魏公集》、《新仪象法要》、《本草图经》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