渡彭蠡

鄱湖百丈锁蛟宫,向夕飘飞广莫风。
云里匡庐看出没,天边日月挂西东。
三江水涨银河接,万里湖回铁瓮通。
此地一经龙战后,千年人识帝图雄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描绘了鄱阳湖(古称彭蠡)的壮阔景象,同时暗含对历史变迁的感慨。

开头两句用夸张手法写鄱阳湖的磅礴气势:湖水深达百丈,仿佛锁住了蛟龙的宫殿;傍晚时分,北风呼啸,更添苍茫之感。

中间四句是全景式描写:云雾中的庐山若隐若现,太阳和月亮仿佛挂在湖的东西两端;三条大江的水势汹涌,仿佛与银河相连,浩渺的湖水环绕着坚固的城池(铁瓮指镇江,这里代指险要之地)。诗人通过空间延伸(云里、天边、三江、万里)和神话意象(银河),让画面既有真实感又有奇幻色彩。

最后两句转折,由景入史:这里曾是朱元璋大战陈友谅的古战场("龙战"喻指帝王之争),千年后人们仍能感受到当年争夺天下的雄图霸业。将自然奇观与历史风云结合,赋予山水厚重的人文底蕴。

全诗亮点在于:
1. 动静结合——飘飞的风、出没的山、涨落的潮水是动态,锁蛟宫、挂日月是静态,画面鲜活。
2. 以小见大——通过庐山、日月等局部景物,反衬湖的浩瀚。
3. 历史纵深——从眼前景联想到千年往事,使壮丽景色多了沧桑感。

普通人读这首诗,既能感受到鄱阳湖"大场面"的震撼,又能体会到"江山依旧,人事已非"的永恒主题,类似我们站在古战场遗址时的复杂心情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