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月三日郑秀才惠菊植之晏斋窗前尊酒偶乏与稚子烹茶(原缺,据殿本补)作重九

旋斫寒梢缚短篱,菊窠三两带花移。
莫嗟已落重阳后,自是江南秋到迟(原校:江南一作山寒)。
菊开便是东坡节,酒尽空哦清昼诗。
竹隐异时寻故事,送花常忆郑当时⑴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闲适的生活场景,充满朴素的生活情趣和豁达的人生态度。

前四句写移栽菊花:诗人砍下树枝做成篱笆,把带着花苞的几株菊花移栽到窗前。虽然重阳节已过,但诗人并不遗憾,因为江南的秋天总是来得比较迟——这里透露出随遇而安的从容。

后四句转入饮茶怀友:诗人说看到菊花开放就想起苏东坡(暗示自己像东坡一样豁达),虽然酒喝完了只能喝茶,但依然能悠闲地吟诗。最后两句特别动人:诗人想象将来某天在竹林隐居时,一定会想起今天郑秀才送花的情谊。

全诗亮点在于:
1. 用"砍树枝做篱笆""移栽菊花"等生活细节,展现质朴的田园乐趣
2. "莫嗟已落重阳后"体现不纠结时令的洒脱
3. 把喝茶无酒的寻常事写得充满诗意
4. 结尾的"送花常忆"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

诗人通过日常小事,传递出"生活不在富贵,而在心境"的智慧,这种在平凡中发现美好的能力,正是古诗最打动现代人的地方。

赵蕃

赵蕃(1143年~1229年),字昌父,号章泉,原籍郑州。理宗绍定二年,以直秘阁致仕,不久卒。諡文节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