杂咏四首示东省巡抚及诸臣 其三
赖天佑此方,延颈长仰企。
其如格无术,忸怩惭靡已。
京畿及豫吴,春霖均沾被。
而胡肤寸合,偏遗在尺咫。
芃芃陇中麦,弥望盈千里。
十日虽可迟,一犁亟其俟。
絮云才作势,颠风继以起。
踌躇增百忧,邂逅亲见此。
其如格无术,忸怩惭靡已。
京畿及豫吴,春霖均沾被。
而胡肤寸合,偏遗在尺咫。
芃芃陇中麦,弥望盈千里。
十日虽可迟,一犁亟其俟。
絮云才作势,颠风继以起。
踌躇增百忧,邂逅亲见此。
现代解析
这首诗写的是皇帝对天灾的无奈与焦虑,核心情感是"靠天吃饭"的无力感和对百姓的愧疚。
前四句像在叹气:虽然一直祈求老天保佑,但自己实在没本事让老天下雨,心里特别惭愧。这里用"仰企"(抬头期盼)、"忸怩"(不好意思)这些动作描写,把皇帝焦灼搓手的样子都画出来了。
中间六句用对比手法更显心焦:京城和南方都下雨了,偏偏就我们这块儿云彩到了跟前又飘走。眼瞅着千里麦田长得那么好("芃芃"形容麦浪翻滚),再不下雨就错过春耕了。"一犁亟其俟"这句特别生动,像是看见农民扶着犁耙望眼欲穿。
最后四句简直是在拍大腿:刚看见点云彩,结果一阵妖风全刮跑了!"踌躇增百忧"这句把皇帝背着手来回踱步、愁得头发都要白了的模样写得活灵活现。最后"邂逅亲见此"像是苦笑:没想到我亲自视察就撞上这糟心事。
全诗妙在把天气预报写成悬疑剧,每个转折都让人揪心。皇帝不摆架子,反而像老农一样为下雨发愁,这种接地气的形象反而更显仁政。用"絮云""颠风"这些日常可见的景象,让干旱的焦虑变得具体可感,今天读来依然能共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