甲子正月十九日韦斋用松岑险韵诗见贻步韵作答

我似桃源人,久已忘秦汉。曝檐咬菜根,深禁作烦蒜。

感时时一吟,不忌乌台案。鸣鹤久在林,弃薪难供爨。

偶作朋樽招,新旧雨各半。狂来恣涂抹,狼籍似画墁。

坐中多豪英,诗城作桢干。斗韵费与金,搏狮气尤悍。

干将与莫邪,不知几辟灌。勇夫或再厉,怯者颜已汗。

丑效西施颦,精愧稽康锻。敢诩步后尘,聊供君一撺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写得非常生动有趣,像在讲一个现代人穿越回古代的故事。诗人把自己比作"桃源人",就像《桃花源记》里那些与世隔绝的村民,完全不知道外面改朝换代的事。这种比喻特别形象,让人一看就懂他在表达自己超脱世俗的心态。

诗中用了很多生活化的场景,比如"曝檐咬菜根"(在屋檐下晒着太阳啃菜根)、"作烦蒜"(像大蒜一样让人嫌弃),这些接地气的描写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诗人清贫但自在的生活状态。他说自己写诗不怕惹祸,就像古代乌台诗案那样(苏轼因诗获罪的历史事件),显示出文人骨子里的倔强。

后半段写得特别热闹,像在描述一群文人聚会的场景。诗人用"斗韵"(比谁写诗厉害)、"搏狮"(像斗狮子一样激烈)这些比喻,把文人之间切磋诗艺的场面写得活灵活现。最有趣的是他自嘲说自己的诗像"丑女效仿西施皱眉",又像嵇康打铁(典故:嵇康擅长打铁,这里说自己的诗艺不精),这些幽默的比喻让人忍俊不禁。

整首诗就像一场热闹的文人派对记录,既有超脱世俗的潇洒,又有朋友相聚的欢乐,还带着点自嘲的幽默。诗人用轻松诙谐的笔调,把古代文人的日常生活和交往写得特别生动,让现代读者也能感受到那种"以诗会友"的乐趣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