杂诗(二○○四年)

槐堤叶尽脱,不复望亭亭。
虽欲与云竞,桥水渐已冰。
上下飞烟渡,浑然蔽太清。
俯瞰人间世,轩车去尘冥。
犬鼠向攘窃,释卷喟无声。
追思在高阁,贞怀体泠泠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《杂诗(二○○四年)》通过描绘一个冬季的景象,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感慨。下面我将用现代语言进行分析,帮助你理解诗中的精髓和魅力。

1. 开头的描绘:“槐堤叶尽脱,不复望亭亭。”这里描述的是秋天离去,冬天来临的景象。槐树的叶子已经全部脱落,原先茂盛的景象也不再存在。这反映了时间流逝,美好不再的感慨。

2. 季节的转换:“虽欲与云竞,桥水渐已冰。”诗人想与云朵竞争,但这只是他的想象。实际上,连桥下的水也已经结冰。这象征着季节的转变和环境的变化,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挣扎和无奈。

3. 自然景象的描绘:“上下飞烟渡,浑然蔽太清。”这里的“太清”指的是天空。诗人描述了烟雾弥漫,高低之间或上或下的景象,天空也被烟雾遮蔽,情景给人以朦胧的美感。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向往。

4. 对世界的俯瞰:“俯瞰人间世,轩车去尘冥。”诗人从高处俯瞰人间,看到来来往往的车辆,暗示着生活的忙碌与匆忙。尘冥是指车辆带来的尘土和喧嚣。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思考。

5. 现实生活的反思:“犬鼠向攘窃,释卷喟无声。”这里用“犬鼠”比喻那些追逐利益的人,他们行为不端,自私自利。诗人放下书卷,发出一声深深叹息。这一句透露出诗人对社会现象的不满和对道德沦丧的无奈。

6. 回顾过去的时光:“追思在高阁,贞怀体泠泠。”诗人回忆起过去的时光,在高阁中思考,保持心中的那份纯真和坚定。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坚定信念的决心。

总体来说,这首诗通过描绘冬季的景象和自然景观,反映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,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反思。诗中的自然景象和人物行为相互映衬,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状态的一种感慨和思考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