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臣子在除夕前夜怀念先皇、忧心国事的复杂心情,充满了哀思与无奈。
首联用"女中尧舜"比喻已故的贤明太后(宣仁太后),"圣主居庐"指新君守孝。开篇就奠定了全诗怀念与肃穆的基调,新旧交替中透露出对先贤的追思。
颔联通过两个生活细节展现作者的勤政与忧思:批阅文书时蜡烛总是不够用,想休息却总被宫中的钟声惊醒。这两个画面生动表现了作者为国事操劳、夜不能寐的状态。
颈联用"冰霜日"形容先皇遗诏带来的肃穆氛围,"三献哀词"指多次为先皇撰写悼词。这里既表达了对先帝的深切哀悼,也暗示了作为臣子要反复处理丧仪事务的疲惫。
尾联最耐人寻味:年终在翰林院值班时,想找些旧例参考,却发现连写"宜春帖"(过年时写的吉祥话)的心情都没有了。这个细节巧妙收束全诗,表面是说没心思写贺词,实则暗含对时局的忧虑——连过年都高兴不起来,可见内心沉重到什么程度。
全诗没有直接抒情,但通过值班、写文书、听钟声、找旧例这些具体场景,让读者真切感受到一位忠臣在年关时的复杂心境:对先皇的追念、对国事的忧虑、身心的疲惫,都融在这除夕前夜的寂静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