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居雨霁即事(一作长孙佐辅诗)
结茅苍岭下,自与喧卑隔。况值雷雨晴,郊原转岑寂。
出门看反照,绕屋残溜滴。古路绝人行,荒陂响蝼蝈。
篱崩瓜豆蔓,圃坏牛羊迹。断续古祠鸦,高低远村笛。
喜闻东皋润,欲往未通屐。杖策试危桥,攀萝瞰苔壁。
邻翁夜相访,缓酌聊跂石。新月出污尊,浮云在巾舄。
常隳腐儒操,谬习经邦画。有待时未知,非关慕沮溺。
出门看反照,绕屋残溜滴。古路绝人行,荒陂响蝼蝈。
篱崩瓜豆蔓,圃坏牛羊迹。断续古祠鸦,高低远村笛。
喜闻东皋润,欲往未通屐。杖策试危桥,攀萝瞰苔壁。
邻翁夜相访,缓酌聊跂石。新月出污尊,浮云在巾舄。
常隳腐儒操,谬习经邦画。有待时未知,非关慕沮溺。
现代解析
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中雨后天晴的日常生活,充满了宁静淡泊的田园气息。
开篇写隐士在苍翠山岭下搭建茅屋,远离尘世喧嚣。雨后初晴,郊野更显寂静。出门看到夕阳余晖,屋檐残雨滴落,古老的小路无人行走,只有荒坡上的虫鸣声。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山居的清幽。
接着描写田园景象:篱笆倒塌,瓜豆藤蔓缠绕;菜园破败,留有牛羊足迹。远处古祠乌鸦时飞时落,村中笛声忽高忽低。这些看似破败的景象,却透露出自然的生机与闲适。
后半部分写隐士的生活情趣:听说东边田野湿润想去看看,但道路不通;拄着拐杖试探危险的木桥,抓着藤萝俯瞰长满青苔的崖壁。晚上邻居老翁来访,两人悠闲地坐在石头上喝酒。新月倒映在酒杯中,浮云仿佛就在头巾和木鞋边飘动。这些画面充满了山居生活的野趣。
最后四句是隐士的自白:承认自己常常荒废读书人的本分,错误地学习治国方略。虽然等待时机却不知何时到来,但这并非是要效仿古代隐士沮溺。这里流露出一种复杂心态:既安于隐居,又隐约怀有济世之志。
全诗用朴素自然的语言,将雨后山居的景致与隐士心境完美融合,展现了远离名利场的简单生活之美,同时也透露出知识分子内心的矛盾。诗中"残溜滴"、"响蝼蝈"等细腻的听觉描写,以及"新月出污尊"这样新颖的视觉意象,都显示出诗人观察自然的独特眼光。
张碧
张碧,字太碧,唐末诗人,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。屡举进士不第,寄情诗酒,慕李太白之高致,其诗风受李白、李贺、贯休影响较深。擅长古风,多抨击黑暗现实,同情人民疾苦,有《张碧歌诗集》一卷。其子张瀛,亦擅诗,事五代南汉,官至曹郎。旧说张碧为唐德宗贞元中人,孟郊推重其诗,当误。 参陈尚君《张碧生活时代考》(载《文学遗产》1992年第3期),另参《唐才子传校笺》第五册第223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