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贫却精神富足的文人形象,表达了对物质世界的超脱和对内心境界的追求。
前两句"所得乃清气,世喧难与言"是说:我获得的是纯净的精神境界,世俗的喧嚣难以理解这种追求。就像现在有人说"我追求的是内心的平静",而旁人却只在乎金钱地位一样。
中间四句刻画了一个住在简陋巷子里、穿着旧布袍的老书生形象。虽然生活清苦("霜雪布袍"暗示衣服单薄),但他的精神却像松柏一样挺拔("尊"字体现尊严)。看透了世间百态都是过眼云烟("万态竟何有"),唯有高尚的灵魂能够长存。
最后两句最精彩:我的文章就像金石碰撞般铿锵有力,不需要走出这简陋的柴门去博取功名。这就像现代人说"酒香不怕巷子深",强调真正的才华不需要外在的包装和炫耀。
全诗的魅力在于用朴素的语言,展现了一个安贫乐道、坚守精神家园的文人形象。虽然物质匮乏,但精神世界却丰富而强大,这种反差形成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。诗人告诉我们: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外在的富贵,而在于内心的充实与高洁。
黄任
黄任(1683一1768)字于莘,又字莘田,因喜藏砚,自号十砚老人、十砚翁,清代著名诗人,藏砚家,永福(今福建永泰县)人。康熙四十一年举人,官广东四会知县,罢官归,船中所载惟砚石。归里后生活清苦。工诗,以轻清流丽为时人所称,七绝尤负盛名。著有《秋江集》《香草笺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