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首词写的是作者重游东岩寺时的所见所感,充满了对往事的追忆和人生无常的感慨。
上片写重游寺庙时的景象。"仙梵潮音水月堂"描写寺庙里诵经声如潮,殿堂倒映水中的美景。"昙花犹映墨花香"用昙花比喻当年题诗的墨迹虽已消逝,但记忆中的芬芳犹在。"旧围红袖题诗处"回忆当年与歌女们在此题诗作乐的往事,"曾指银瓶索酒尝"更是生动再现了当时豪饮的欢乐场景。
下片转入对人生的思考。"追幻梦,忆疏狂"直抒胸臆,说这些往事如梦似幻,当年的豪放不羁已成追忆。"春风宿草满平冈"用春风吹过荒草的景象,暗喻时光流逝、物是人非。"浮山夜壑藏舟夜"用庄子"藏舟于壑"的典故,说人生就像夜间把船藏在山谷,暗示世事无常。最后"槛外长江自渺茫"以眼前浩渺长江作结,表达出对人生变幻、岁月无情的深沉感慨。
全词通过今昔对比,将个人记忆与自然永恒相对照,既有对青春往事的怀念,又透露出看破红尘的豁达。语言优美,意境深远,让读者在感受美景的同时,也能体会到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感悟。
杨慎
杨慎(1488~1559)明代文学家,明代三大才子之首。字用修,号升庵,后因流放滇南,故自称博南山人、金马碧鸡老兵。杨廷和之子,汉族,四川新都(今成都市新都区)人,祖籍庐陵。正德六年状元,官翰林院修撰,豫修武宗实录。武宗微行出居庸关,上疏抗谏。世宗继位,任经筵讲官。嘉靖三年,因“大礼议”受廷杖,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。终明一世记诵之博,著述之富,慎可推为第一。其诗虽不专主盛唐,仍有拟右倾向。贬谪以后,特多感愤。又能文、词及散曲,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。著作达百余种。后人辑为《升庵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