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对一位名叫杜正献的官员(尊称司徒公)的挽辞,赞美他一生为国为民的高尚品格。
全诗用平实的语言勾勒出一位清官能臣的形象:
1. 前两句说他在朝廷敢于直言进谏("谠议"),推行仁政让百姓受益("仁风")。就像将军在军营运筹帷幄,他的仁德之风随着官旗飘扬传播。
2.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他的政绩:百姓的命运因他的决策而改变("生灵瞻用舍"),他善于举荐人才("贤俊入吹嘘")。即使离职仍心系国家,一生保持读书习惯。这些细节展现了一个实干又好学的官员形象。
3. 最后两句最动人:传家宝不是金银财宝,而是那辆老旧的车驾("安车")。这个意象既说明他为官清廉,也暗示他一生奔波劳碌,连座驾都用旧了。
全诗没有华丽辞藻,但通过"帷幄""安车"等具体意象,配合"忧国""读书"等日常细节,让一位勤政爱民、两袖清风的官员形象跃然纸上。最妙的是结尾"旧安车"的描写,比任何赞美词都更有力量,让人自然联想到这位官员一生简朴为民的形象。
韩维
韩维(1017年~1098年),字持国,开封雍丘(今河南杞县)人。韩亿子,与韩绛、韩缜等为兄弟。以父荫为官,父死后闭门不仕。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,不久出通判泾州。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。英宗即位,召为同修起居注,进知制诰、知通进银台司。神宗熙宁二年(1069年)迁翰林学士、知开封府。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,出知襄州,改许州,历河阳,复知许州。哲宗即位,召为门下侍郎,一年馀出知邓州,改汝州,以太子少傅致仕。绍圣二年(1095年)定为元祐党人,再次贬谪。元符元年卒,年八十二。有集三十卷,因曾封南阳郡公,定名为《南阳集》(《直斋书录解题》卷一七)。《宋史》卷三一五有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