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超脱的山水禅意图。
首句“孤绝佗山碧海滨”用“孤绝”二字突出观音像遗世独立的气质,背靠青山,面朝碧海,营造出空灵悠远的意境。
第二句“天花水月静无尘”进一步渲染纯净无染的氛围。“天花”暗用佛教典故(天女散花),“水月”既是实景又暗喻佛法如水中月般虚幻而美好,“无尘”则强化了清净之感。
后两句转入游人视角:乘船而来的游客“不载支机石”(传说中织女用来支撑织机的灵石,暗指世俗牵绊),因为他们在此地“閒游”时,已被观音的慈悲所度化,获得了精神解脱。
全诗通过山水与禅意的交融,传递出“放下执念即得自在”的哲理。语言清新自然,意象虚实相生,让读者在品读中不知不觉感受到心灵的洗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