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崇己闍梨归天台

石桥云瀑冷相侵,藓径萝龛入更深。
却羡搘筇远归去,半千尊者是知音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(崇己闍梨)归隐天台山的情景,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和情感抒发,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知音的珍视。

前两句写景:
"石桥云瀑冷相侵"——石桥上云雾和瀑布的寒意交织,给人一种清冷幽静的感觉。
"藓径萝龛入更深"——长满青苔的小路和藤萝缠绕的佛龛,暗示着通往深山更幽静处的路径。这两句通过冷色调的景物描写,营造出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之境。

后两句抒情:
"却羡搘筇远归去"——诗人羡慕友人拄着竹杖远行归去。"搘筇"这个细节生动展现了隐士的形象。
"半千尊者是知音"——用"半千尊者"(指天台宗高僧)的典故,说明只有真正的修行者才能理解这种超脱世俗的境界。最后一句点明主旨:在喧嚣的尘世中,能理解自己追求的人何其难得。

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:
1. 用清冷的自然景物烘托隐逸之趣
2. 通过"羡"字巧妙转换视角,从写景转入抒情
3. 用"知音"这个普世概念,让修行者的情怀更易引起共鸣

诗人没有直接说隐逸生活多美好,而是通过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,让读者自己感受到这种超脱尘世的美。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,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