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首诗是哀悼晚清官员陈宝箴的挽联,用大白话讲就是:
上联说陈宝箴:你曾是朝廷里响当当的大人物(赫赫宗臣),最后却默默无闻地隐居在偏僻山区(一往沉冥向山僻)。这里用"赫赫"和"沉冥"的强烈对比,凸显了人物命运的落差。
下联写他儿子:作为孝子的你(哀哀孝子),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和父亲阴阳两隔(百年长恨),只能隔着天涯思念。重复使用"哀哀",加重了悲伤感。
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:
1. 用最简练的文字(28个字)讲完了一个大人物的落魄结局和家人的永恒思念
2. "赫赫"变"沉冥"的转折,像电影镜头一样让人瞬间明白人物命运
3. "天涯"这个词用得妙,既指实际距离,也暗指生死永隔
4. 读起来朗朗上口,前两句和后两句字数对称,有种韵律美
就像我们现代人说的"曾经风光无限,最终归隐山林;子女抱憾终身,遥望天堂思念",但古人用更精炼优美的文字表达了这份深沉情感。
范当世
范当世(1854~1905))字无错,号肯堂,因排行居一,号伯子。原名铸,字铜士。江苏通州(今南通市)人。清末文学家、诗文名家、桐城派后期作家,也是南通市近代教育的主要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。光绪时入李鸿章幕府,常相与谈论政事,自负甚高,而终身坎坷。诗多沉郁苍凉之作,著有《范伯子诗文集》。2008年4月16日,“南通范氏诗文世家陈列馆”开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