狱中集古十六首 其十六 东岩同扉

空名适自误,寡识冒天刑。
应念投沙客,多愧鲁连生。
感此三叹息,泪满逐臣缨。
白日在青天,为君前致辞。
我本草间人,幸遭圣明时。
投躯寄天下,远为千载期。
一度浙江北,茫然使心悲。
世路成奔峭,万姓危朝霜。
修蛇横洞庭,独坐伤激扬。
六驳食猛虎,剪棘树兰芳。
献书入金阙,著论谈兴亡。
浮云蔽紫闼,虹霓掩天光。
黄金消众口,青蝇遂成冤。
其事竟不就,小节岂足言。
松柏本孤直,虬龙盘古根。
瑶草寒不死,犹怀明主恩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是一位被冤枉入狱的文人,在牢中借古人的诗句拼凑成篇,抒发内心的愤懑与坚持。全诗像一封血泪写就的控诉信,可以分为四个层次:

第一层(开头到"泪满逐臣缨")是沉痛自省。诗人说自己被虚名所累,因为见识短浅而触犯天威,想到历史上同样遭遇的文人(贾谊被贬长沙的典故)和仗义执言的鲁仲连,忍不住泪流满面。这里用"投沙客"(被流放的人)暗示自己像贾谊一样含冤。

第二层("白日在青天"到"茫然使心悲")是自我剖白。诗人对着青天发誓:我本是个山野闲人,有幸生在清明时代,本想为国家做一番事业("千载期"指远大抱负),没想到渡过浙江北上后(可能指赴京为官),遭遇却令人心寒。这里"白日青天"的明亮与内心的阴郁形成强烈反差。

第三层("世路成奔峭"到"青蝇遂成冤")直接揭露社会黑暗。用"修蛇横洞庭"比喻奸臣当道,用"六驳食猛虎"(传说中吃老虎的神兽)暗指小人得势。诗人说自己曾上书朝廷谈论兴亡大事,却被浮云(谗言)遮蔽了天空,黄金(贿赂)堵住了众人之口,最终像古人一样被苍蝇般的谗言所害。

最后部分("其事竟不就"到结尾)是孤傲的宣言。诗人说:虽然事业未成,但我的品格如松柏般挺直,如虬龙盘踞古树般坚韧。就像耐寒的瑶草不死,我依然怀着对君王的忠诚。这里的"松柏""虬龙""瑶草"都是诗人高洁人格的象征,表明即便蒙冤也不改其志。

全诗最动人的是那种"明知不可为而为之"的文人骨气。诗人像被困在蛛网里的飞蛾,明明可以屈服求生,却偏要挣扎着证明自己的清白。他把破碎的古诗句重新缝合,就像用历史的针线修补自己裂开的人生,让千年之前的冤屈与自己的遭遇产生共鸣。这种在绝境中依然保持精神尊严的姿态,正是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底色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