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《开先寺》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富有禅意的寺庙景象,让我们通过现代语言来分析其精髓和魅力。
首句“平桥曲涧气森森”,诗人用“平桥”和“曲涧”描绘了寺庙的位置环境,桥平缓,涧弯曲,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。“森森”这个词形容空气中的凉意和静谧,让人联想到寺庙周围的环境给人带来的清新和宁静。
接着“门锁空堂昼转深”,诗人描述了寺庙的大门紧闭,里面显得格外寂静。这里的“空堂”指的是院落里的空旷空间,而“昼转深”则形容随着一天时间的变化,光线逐渐变暗,给人一种时间静止的错觉,体现出寺庙的神秘和宁静。
“鸭脚叶黄僧罢扫,麝囊花紫客来寻”两句,描述了寺庙里不同季节的景象。“鸭脚叶黄”指的是鸭脚树的叶子已经变黄,暗示着秋季。“僧罢扫”说明僧人们已经停止打扫,表明了寺庙的静谧与僧人们的淡泊生活。“麝囊花紫”形象地描绘了紫色的花儿,这样的花大概是指紫荆花或者类似的颜色,这里用麝香囊的紫色来形容花的颜色,增加了画面的美感。“客来寻”说明有游客来到这里寻找,可能也是为了感受这份宁静和禅意。
接下来,“诸峰泻瀑层层见,万木闻蝉步步阴”两句,诗人利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,描绘了寺庙周围的自然美景。这两句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来描写,远处的山峰上瀑布层层可见,仿佛山峰间云雾蒸腾,近处万木之间蝉鸣声声,给人一种阴凉舒适的感觉。
最后,“可惜不容吾借榻,山南第一好禅林”两句,表达了对这座寺庙的赞叹之情。诗人虽然不能留宿,但仍称赞这里是“山南第一好禅林”,这不仅体现了寺庙环境的优美,也表达了诗人对这里清淡宁静生活的向往。
总体来说,这首诗通过对寺庙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写,展现了诗人渴望遁世归隐,追求清净生活的内心世界,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热爱。
查慎行
查慎行(1650~1727) 清代诗人,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。初名嗣琏,字夏重,号查田;后改名慎行,字悔余,号他山,赐号烟波钓徒,晚年居于初白庵,所以又称查初白。海宁袁花(今属浙江)人。康熙四十二年(1703)进士;特授翰林院编修,入直内廷。五十二年(1713),乞休归里,家居10余年。雍正四年(1726),因弟查嗣庭讪谤案,以家长失教获罪,被逮入京,次年放归,不久去世。查慎行诗学东坡、放翁,尝注苏诗。自朱彝尊去世后,为东南诗坛领袖。著有《他山诗钞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