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遇乐 其一 九日
篱菊凝霜,井梧零露,雁飞平楚。
何处秋声,小庭淅沥,无奈情千缕。
登高送目,手把茱萸,生受澹烟疏雨。
叹良时、几年虚度,总付东华尘土。
古今得失,人生聚散。
浑似落英无数。
戏马台空,龙山帽冷,风月还如许。
闲抛书帙,笑引清樽,看取绿窗眉妩。
莫更使、愁蜂怨蝶,香寒别浦。
何处秋声,小庭淅沥,无奈情千缕。
登高送目,手把茱萸,生受澹烟疏雨。
叹良时、几年虚度,总付东华尘土。
古今得失,人生聚散。
浑似落英无数。
戏马台空,龙山帽冷,风月还如许。
闲抛书帙,笑引清樽,看取绿窗眉妩。
莫更使、愁蜂怨蝶,香寒别浦。
现代解析
这首《永遇乐·九日》写的是重阳节登高时的所见所感,通过描绘秋景和抒发人生感慨,表达了时光易逝、聚散无常的愁绪。
上片写景,从菊花、梧桐、大雁等典型秋景入手,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氛围。"篱菊凝霜"写菊花上凝结着寒霜,"井梧零露"写梧桐树叶上滴落着露水,"雁飞平楚"写大雁飞过空旷的原野。这些意象共同勾勒出一幅深秋图景。接着写听到秋声淅沥,心中涌起无限愁绪。登高望远时手持茱萸(重阳节习俗),却只看到淡淡的烟雾和稀疏的雨丝,更添惆怅。最后感叹美好时光虚度,一切终将化为尘土。
下片转入抒情,直接点明人生聚散无常就像飘落的花瓣一样不可捉摸。用"戏马台空"(项羽典故)、"龙山帽冷"(东晋孟嘉落帽典故)两个历史典故,说明英雄豪杰也终将消逝,唯有风月依旧。于是作者选择抛下书本,举杯畅饮,欣赏窗前佳人的美丽容颜。最后劝慰自己不要让愁绪像蜜蜂蝴蝶一样,在寒冷的离别之地徘徊。
全词以秋景起兴,通过今昔对比,表达了人生短暂的感慨。但结尾处又表现出及时行乐、珍惜当下的豁达态度,情感起伏有致。语言清新自然,用典贴切,将重阳节的习俗与个人感悟巧妙融合,读来令人感同身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