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超脱世俗的道士形象,传递出追求内心安宁的智慧。
前两句"透出重关一瘦筇,湖湘江浙绝行踪"用简练的笔法勾勒出道士的形象:拄着瘦竹杖穿越重重关隘,在湖湘江浙等地漂泊却不着痕迹。这里的"瘦筇"既指竹杖,也暗示道士清瘦脱俗;"绝行踪"则展现了他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。
后两句"自从得个安心法,禅道先儒只此宗"是诗的核心。诗人揭示道士的秘诀在于找到了"安心法"——一种让内心平静的方法。最后一句点明主旨:无论是禅宗、道家还是儒家,归根结底都在追求这个让心灵安定的境界。
全诗的魅力在于:
1. 用"瘦筇""绝行踪"等具体意象,生动塑造了超然物外的修行者形象
2. 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:所有修行最终都指向内心的安宁
3. 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,将抽象哲理融入具体形象中
诗人通过李道士的形象告诉我们:真正的智慧不在于外在的修行形式,而在于找到让内心安定的方法。这种超越教派藩篱的洞见,在今天依然能给我们启发。
释崇岳
释崇岳(一一三二~一二○二),号松源,俗姓吴,处州龙泉(今属浙江)人。二十三岁受戒於大明寺。首谒灵石妙禅师,继见大慧杲禅师於径山。孝宗隆兴二年(一一六四),得度於临安西湖白莲精舍,此后遍历江浙诸老宿之门。后入闽见乾元木庵永禅师,逾年,见密庵於衢之西山,从之移蒋山、华藏、径山。密庵迁灵隐,命为首座。不久出世於平江府阳山澄照寺。后徙江阴军君山报恩之光孝寺、无为军冶父山实际寺、饶州荐福寺、明州香山智度寺、平江府虎丘山云岩寺。宁宗庆元三年(一一九七),诏住临安府景德灵隐寺,居六年,道盛行,得法者众。嘉泰二年卒,年七十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