续梦中所见两句

长剑歌明月,吴门一夜过。
红楼何处是,为说马阑坡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似梦似幻的江湖夜行场景,充满武侠浪漫色彩。

前两句"长剑歌明月,吴门一夜过"像电影镜头:侠客佩着长剑在月下高歌,马蹄声里一夜穿越吴地城门。这里"歌明月"用得妙,既写实(月下唱歌)又写意(把明月当歌),展现豪迈气概。"一夜过"突出行动之快,暗示这是段不平凡的旅程。

后两句笔锋一转:"红楼何处是,为说马阑坡"。寻找中的红楼(可能是酒家或佳人所在)突然变成了"马阑坡"这个陌生地名。这种转折制造悬念——是走错路了?还是目的地本就另有深意?"马阑坡"这个地名带着塞外风尘气,与前文江南的"吴门"形成空间跳跃,让整首诗蒙上神秘色彩。

全诗用16个字就完成了一场"月夜疾驰-目标突变"的微型叙事,留下大片想象空间。你可以理解为侠客寻人不遇的惆怅,也可以看作人生目标突然改变的隐喻,甚至能脑补出一段江湖恩怨故事。这种开放式的结尾正是古典诗歌的魅力所在。

林亦之

(1136—1185)宋福州福清人,字学可,号月渔,一号网山。林光朝高弟,继光朝讲学于莆之红泉。赵汝愚帅闽,荐于朝,命未下而卒。有《论语考工记》、《毛诗庄子解》、《网山集》等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