叙州怀古·南寺
步出城南闉,言寻无等院。
迤逦背街术,崥崹面江岸。
茅茨乱垝垣,竹柏隐颓殿。
寂寂槁木居,翳翳荒草蔓。
凄凄拂寒飔,怅怅吊迁宦。
陟径缅游躅,摩碣企遗翰。
想见轩中客,摛华一何灿。
载笔事徒勤,垂翅迹已远。
鸮鸾不共栖,湿渭竟谁判。
获戾在蛾眉,古今有同叹。
迤逦背街术,崥崹面江岸。
茅茨乱垝垣,竹柏隐颓殿。
寂寂槁木居,翳翳荒草蔓。
凄凄拂寒飔,怅怅吊迁宦。
陟径缅游躅,摩碣企遗翰。
想见轩中客,摛华一何灿。
载笔事徒勤,垂翅迹已远。
鸮鸾不共栖,湿渭竟谁判。
获戾在蛾眉,古今有同叹。
现代解析
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叙州(今四川宜宾)一处荒废古寺时的所见所感,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。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:
1. 荒寺实景(前八句)
诗人穿过城南城门,寻访名为"无等院"的古寺。沿着蜿蜒小路走到江边,只见茅草屋顶与残墙混杂,竹柏树丛中隐约露出破败的殿宇。这里如今只剩枯木般的寂静居所,荒草丛生,寒风吹拂,满目凄凉。这些描写让读者仿佛看到一座被时光遗忘的废寺。
2. 怀古幽思(中间六句)
面对废墟,诗人想起曾在此居住的官员(迁宦)。他踏着前人走过的小径,抚摸石碑上残留的墨迹,遥想当年住在这里的文士,想必也曾在此挥洒才华。然而尽管他们勤于著述,如今事迹却已湮没无闻。这里用"垂翅"比喻才华被埋没,像飞鸟折翼般令人惋惜。
3. 人生感慨(后四句)
诗人发出深沉感叹:猫头鹰(象征小人)与凤凰(象征君子)本就难以共存,就像泾渭清浊难分(湿渭典故)。历史上因才华招祸("蛾眉"代指出众才能)的故事,从古至今总让人叹息。最后两句点明主旨:才华横溢者常遭嫉恨,这是亘古不变的人性悲剧。
全诗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和层层递进的情感抒发,将一座荒寺的实景升华为对怀才不遇这一永恒主题的思考。诗人没有直接说教,而是让读者跟随他的脚步和目光,自然体会到那种物是人非的苍凉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