祝英台

晚寒浓,残雪重,春意在何许。萼绿仙姿,海上未飞去。粲粲玉立丰标,天寒日暮,笑东风、不曾轻付。
几凝伫。闲为写出横斜,无声断肠句。常对幽情,何事更重赋。待约他日貂裘,玉溪清夜,喷龙吟、月明徐步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冬日将尽、春意初萌的画卷,通过细腻的意象传递出复杂的情感。

上片以"晚寒浓,残雪重"开篇,用寒冬的沉重感反衬出对春天的期待。"萼绿仙姿"将梅花比作仙子,写它虽未随海上仙山飞去,却依然保持高洁姿态。"笑东风不曾轻付"用拟人手法,说梅花在寒风中坚守,不肯轻易向春天低头,暗喻人的傲骨。

下片转入抒情。"几凝伫"写人对着梅花出神,用画笔描绘它的姿态,却道出无声的断肠之痛。这里"横斜"指梅枝的形态,"断肠句"暗示心事。"何事更重赋"是自问为何要反复咏叹这份幽情。结尾突发奇想:期待未来某个貂裘暖身的冬夜,在清澈的溪边踏着月光漫步,听龙吟般的水声。这个想象场景将现实的寒冷与未来的温暖形成对比,把孤寂升华成诗意。

全词最妙处在于:表面咏梅,实则写人。通过梅花在严寒中的坚守,暗喻人面对困境时的品格;又从赏梅联想到人生际遇,最终在想象中获得精神解脱。词中"寒"与"暖"、"现实"与"理想"的交替出现,形成情感张力,让普通读者也能感受到:再冷的冬天,心里也可以装着对美好的期待。

曹勋

曹勋(1098—1174)字公显,一字世绩,号松隐,颍昌阳翟(今河南禹县)人。宣和五年(1123),以荫补承信郎,特命赴进士廷试,赐甲科。靖康元年(1126),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,受徽宗半臂绢书,自燕山逃归。建炎元年(1127)秋,至南京(今河南商丘)向宋高宗上御衣书,请求召募敢死之士,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。当权者不听,被黜。绍兴十一年(1141),宋金和议成,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,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。十四年、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。孝宗朝拜太尉。著有《松隐文集》、《北狩见闻录》等。他的诗比较平庸,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