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(汤明府)的生活场景,充满对自然和闲适生活的赞美。
开头两句回忆汤明府当年在曲江(长安名胜)风光赴任的情景,他曾在官院题诗,如今诗作还被碧纱笼罩保护着,说明他的才华受人敬重。
中间四句写现在的生活:虽然很久没有收到远方书信(彭蠡雁指代书信),但他在洛阳种下了新花,充满生活情趣。春天雪融时他骑马郊游,傍晚衙门公务结束后,在高楼上享受清幽香气。这些画面展现了他既有公务在身的责任感,又有享受自然的雅致。
最后两句总结:他的书房充满诗意灵感,窗外莺啼柳绿的景象提醒着时光流转。全诗通过日常细节,塑造了一位儒雅官员的形象,既有仕途体面,又保持文人本色,在公务与闲适间找到平衡。语言清新自然,像一幅水墨画般勾勒出古代文人的理想生活状态。
彭孙遹
彭孙遹(yù)(1631—1700)清初官员、词人,与王士祯齐名,时号“彭王”。字骏孙,号羡门,又号金粟山人,浙江海盐武原镇人。彭孙贻从弟,顺治十六年进士。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,授编修。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,为《明史》总裁。诗工整和谐,以五、七言律为长,近于唐代的刘长卿。词工小令,多香艳之作,有“吹气如兰彭十郎”之称。著有《南往集》、《延露词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