哭宗留守汝霖
时危念人杰,济物须材雄。
寻常龌龊姿,讵可收奇功。
英英宗夫子,邈与古人同。
抱器实磊落,秉心郁精忠。
彯缨仕州县,山立不妄从。
青松虽未高,已足凌蒿蓬。
涉世多龃龉,失官久龙钟。
擢居河朔郡,烟尘正昏蒙。
今上在藩邸,持节使虏⑴中。
力争不可往,高牙建元戎。
王室遂再造,廊庙当畴庸。
同朝共排媢,一麾江汉东。
见我论世故,慷慨泪沾胸。
荐之守留钥,付以节制隆。
惠政附疲瘵,威声慑奸凶。
金汤治城堑,楼橹欻以崇。
出师京洛间,屡挫黠虏⑵锋。
邦畿千里宁,誇说百岁翁。
抗疏请还阙,北伐归两宫。
辞直志鲠亮,天子为动容。
奸谀更切齿,恨未能关弓。
乃同归鄛人,感愤殒厥躬。
皇天不慭遗,吾道何其穷。
骅骝竟委离,冀北群遂空。
梁摧大厦倾,谁与扶穹窿。
安能百身赎,坐为四海恫。
人亡国殄瘁,天意真懵懵。
中原气萧瑟,洒涕临西风。
寻常龌龊姿,讵可收奇功。
英英宗夫子,邈与古人同。
抱器实磊落,秉心郁精忠。
彯缨仕州县,山立不妄从。
青松虽未高,已足凌蒿蓬。
涉世多龃龉,失官久龙钟。
擢居河朔郡,烟尘正昏蒙。
今上在藩邸,持节使虏⑴中。
力争不可往,高牙建元戎。
王室遂再造,廊庙当畴庸。
同朝共排媢,一麾江汉东。
见我论世故,慷慨泪沾胸。
荐之守留钥,付以节制隆。
惠政附疲瘵,威声慑奸凶。
金汤治城堑,楼橹欻以崇。
出师京洛间,屡挫黠虏⑵锋。
邦畿千里宁,誇说百岁翁。
抗疏请还阙,北伐归两宫。
辞直志鲠亮,天子为动容。
奸谀更切齿,恨未能关弓。
乃同归鄛人,感愤殒厥躬。
皇天不慭遗,吾道何其穷。
骅骝竟委离,冀北群遂空。
梁摧大厦倾,谁与扶穹窿。
安能百身赎,坐为四海恫。
人亡国殄瘁,天意真懵懵。
中原气萧瑟,洒涕临西风。
现代解析
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对一位名叫宗汝霖的将领的深情悼念。全诗通过对比和叙事,展现了一位英雄人物的悲剧命运,同时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。
诗歌开头用"时势危急时需要英雄"引入主题,批评了那些平庸无能的人,反衬出宗汝霖的杰出。诗人用"青松虽未高,已足凌蒿蓬"这样生动的比喻,说明宗汝霖年轻时就已经展现出非凡的才能。
中间部分详细叙述了宗汝霖的仕途经历:从地方官做起,刚正不阿;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,建立军功;在朝中却遭到排挤,被调往边疆。诗人特别描写了宗汝霖治理地方的政绩和军事才能,他加固城防、屡挫敌军,使边境安宁。
最令人痛心的是结局:宗汝霖忠心进谏却遭奸臣陷害,最终含恨而终。诗人用"骅骝竟委离"(千里马倒下)、"梁摧大厦倾"(栋梁折断房屋倒塌)等比喻,强调英雄的离世给国家带来的巨大损失。
最后诗人发出沉痛的感叹:为什么好人总是遭遇不幸?为什么上天要这样对待忠臣?整首诗在悲凉的秋风中结束,留下无限哀思。
这首诗的魅力在于:
1. 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,既写他的功绩,也写他的遭遇
2. 运用大量对比手法(英雄与小人、理想与现实)
3. 比喻生动形象(青松、千里马、大厦等)
4. 情感真挚动人,从敬佩到痛惜,层层递进
5. 通过个人命运折射国家命运,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
李纲
李纲(1083年-1140年2月5日),北宋末、南宋初抗金名臣,民族英雄。字伯纪,号梁溪先生,祖籍福建邵武,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。李纲能诗文,写有不少爱国篇章。亦能词,其咏史之作,形象鲜明生动,风格沉雄劲健。著有《梁溪先生文集》、《靖康传信录》、《梁溪词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