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寒有感(发表于1905年)

春雨潇潇岁尚寒,被池才暖五更残。
竟无羔酒消灯味,剩有尘书作蠹餐。
破屋霜严华鬓白,疏窗露冷袷衣单。
虚生未了逢场戏,陋巷湫湫天地宽。
送旧迎新岁又迁,春来春去柳争先。
飘摇莫计馀生事,贫病时吟太史编。
怨雨摧红随落月,愁风扫翠锁寒烟。
逍遥市隐偷閒甚,雪满空阶不夜天。
老妻抱恙隐闺房,衾铁销香夜气凉。
典尽貂裘供药鼎,飞残蚨宝剩诗囊。
耸肩呵笔森吟骨,对影围炉闷酒肠。
烂熳天心斗红紫,课花亭下赏孤芳。
炎凉变态阅风尘,天气棱棱耐此身。
冷榻拥书犹我伴,雪天送炭有谁人。
烹茶当酒聊寒禦,炙手烘头肯热因。
有血盈腔时欲洒,森森剑影动星辰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《春寒有感》写于1905年,通过描绘早春时节的寒冷与贫困生活,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坚韧。全诗共四段,每段都围绕"春寒"展开,但表达的情感层层递进。

第一段写实景:春雨连绵的清晨,诗人裹着单薄的被子熬过寒夜。屋里没有酒肉暖身,只有落满灰尘的书本。破旧的房屋、斑白的鬓发、单薄的衣衫,都在诉说生活的艰辛。但结尾笔锋一转,说虽然住在狭窄的巷子里,心境却像天地般宽广,显示出豁达。

第二段用时间流逝切入:又是一年春天,柳树争相发芽。诗人感叹自己飘摇的命运,只能在贫病中读书度日。风雨摧残着花草,就像现实打击着理想。但诗人选择"市隐"(在闹市中隐居),在雪夜里自得其乐,体现超脱。

第三段最感人:生病的妻子躺在冰冷的房间,诗人典当貂裘买药,钱袋空空只剩诗稿。他耸肩呵气取暖,对着炉火独饮。但结尾突然转向窗外盛开的鲜花,在困顿中仍保持对美的感知,这种反差特别动人。

第四段是总结:看尽世态炎凉,依然挺直脊梁。冷榻读书不觉孤单,雪天无人送炭也不抱怨。煮茶代酒取暖,拒绝趋炎附势。最后两句最有力——满腔热血像出鞘的宝剑,寒光直冲星辰,把困顿中的不屈精神推向高潮。

全诗的魅力在于:用"春寒"比喻人生困境,但每一段都藏着温暖(心境宽广、雪夜逍遥、赏花、热血)。诗人像在寒冬里点燃小火苗,越是写寒冷贫困,越能反衬出精神的炽热。这种在逆境中保持尊严、在绝望里发现希望的态度,让诗歌超越时代,至今读来仍能给人力量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