摸鱼儿 丙子上巳秦淮水榭禊集,释戡来书索赋,走笔报之(一九三六年)

任流莺、唤回残梦,青溪知在何许。
六朝金粉飘零尽,悽断凤箫閒谱。
君试觑。
甚几缕烟丝,能系斜阳住。
惜春将去。
怪燕子乌衣,暂离飞幕,犹趁乱红舞。
兴亡恨,输与岸边鸥鹭。
新亭挥泪如雨。
昏昏海气连朝夕,湔祓也应无补。
休再误。
待来岁花朝,可似今年否。
危弦独抚。
正绿遍天涯,子规声切,心事更谁语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词写于1936年,借南京秦淮河的春景,抒发了对时局动荡的忧患之情。全词用通俗的意象表达深沉的家国情怀,我们可以分三个层次来理解:

上片用"流莺""青溪"等柔美意象开篇,却暗藏沉重。"六朝金粉飘零"看似写历史,实指当时国家衰败;"烟丝系斜阳"的比喻新颖又无奈,就像想用细线拴住落日;燕子乱飞、花瓣零落的画面,生动表现出社会动荡的景象。

中片直接点明"兴亡恨",用"新亭挥泪"的典故(东晋名士面对亡国危机时的痛哭)表达忧国之情。"海气昏昏"既写实景,又隐喻时局黑暗;"湔祓无补"(洗刷也无用)道出无力回天的苦闷。

下片转向未来,用"来岁花朝可似今年"的疑问,暗示对局势恶化的预感。结尾"子规声切"(杜鹃啼血)的意象尤为动人,将个人孤独与家国忧虑融为一体,就像深夜独自弹琴却无人倾听的心境。

全词妙在将春日落花、鸟啼等寻常景物,都化作承载忧患的符号。作者不直接说破时局,却让读者从"乱红舞""昏昏海气"中自然感受到1936年山雨欲来的时代氛围,展现了传统诗词"借景抒情"的独特魅力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