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乌

步出东南林,哑哑闻哀音。
哀音不堪闻,而有反哺心。
子母谁无情,尔情抑何深。
昔人称尔孝,鸟中之曾参。
人于物最灵,奈何不如禽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通过描写慈乌(一种乌鸦)的叫声和习性,表达了作者对孝道的思考。

开头四句写作者在树林中听到乌鸦"哑哑"的叫声,虽然声音不好听,但知道乌鸦有"反哺"(长大后喂养父母)的本能。这里用乌鸦难听的叫声反衬它美好的品德。

中间四句说:母子之间谁没有感情呢?但乌鸦的感情特别深厚。古人称赞乌鸦的孝心,说它是鸟中的"曾参"(孔子的孝子学生)。这里用曾参作比,突出乌鸦的孝心之纯。

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:人类自诩为万物之灵,但在孝道方面却不如禽兽。这是对当时社会人情淡薄的尖锐批评。

全诗用乌鸦作比,语言朴实但寓意深刻。通过"人不如鸟"的强烈对比,讽刺了那些不孝之人,倡导了孝敬父母的美德。这种借物喻人的手法,让说理变得生动形象,容易引起读者共鸣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