痴山先生病后神虚,见诸幻象,澄心闭目,听其消歇。非持阮瞻无鬼之论,实抱内心不疚之旨。旦日以告拙巢,为纪其事

痴盦抱恙暮未痊,邻火照人愁不眠。
诗魔夜半苦相扰,有如蚊虻来仆缘。
森然神鬼四隅出,眼中白云飞上天。
强挣跏趺幻象出,古佛对面来参禅。
忽然古佛作我相,顷刻万态难言传。
骤遭此变亦自骇,断以心造心乃坚。
收摄神气息骇恫,恬然还我华胥梦。
空明那得容光怪,造化小儿敢播弄。
君不见古来神奸泡影多,昨日莽操今如何(五月初六篡贼袁世凯死。)。

现代解析

这首诗描述的是一个名叫“痴山先生”的人,在病后身体虚弱,精神状态也不太好。此时,他经历了许多奇异的幻象,这些幻象让他感到困惑和不安。诗中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,展现了这位先生面对幻象时的心境变化。

首先,诗中提到“痴山先生”在病后感到非常疲惫,很难入睡。接着,诗中形容他的心灵如同一个“诗魔”,在深夜里不停地骚扰他,就像蚊子叮咬一样,令人难以忍受。这些“蚊子”代表着各种难以摆脱的思绪或情绪。

接下来,诗中的想象更生动了:四周出现了鬼魂,这些鬼魂就像是白云一样飘浮在空中。面对这些幻象,先生努力保持镇定,试图通过冥想来应对。但很快,这些鬼魂开始变化,有时像古佛一样出现在他面前,让他进行禅修;有些时候,这些鬼魂又变成了他的形象,带来了更多意想不到的变化。

这些幻象让先生感到震惊,但最终他意识到,这些都是自己内心的反映。这些幻象不过是他内心情绪和思绪的投射。通过深呼吸和调整呼吸等方式,先生渐渐平静下来,回到了他心灵深处的宁静状态。

最后,诗中提到“空明那得容光怪”,意思是这些怪异的现象不能存在于真正的宁静之中。这也暗示了真正的平静和宁静是不受外界干扰的。此外,诗中还提到了历史上的曹操,暗示过去那些强大的人物最终也归于尘土,告诫人们不必过分担忧眼前的困难和挑战。

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比喻,表达了内心平静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面对并克服内心的困扰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