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首诗描绘了一块被风雨打磨得光滑透亮的石头,像镜子一样映照出深远的历史和人心。
前两句写石头的外形:经过长期风吹雨打,石头表面被"刮垢磨光",露出深邃的碧绿色。阳光穿过云层照射在石头上,就像穿透了阴云。这里用"日华穿漏"这个动态描写,让静止的石头突然有了生命力。
后两句是诗人的联想:这石头光滑得让人怀疑是神仙用的镜子。它不仅能照见人的外表,更能照见"万古心"——也就是人类永恒的情感和思想。这里的"茫茫"用得特别好,既写出了历史的浩瀚无边,也暗示了人心的深不可测。
全诗最妙的地方在于把一块普通石头写出了灵性。诗人通过"仙人镜"的比喻,让石头变成了连接古今的魔法道具。我们读的时候,仿佛也能透过这块"石镜",看到千百年来人们共同的喜怒哀乐。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,让平凡的景物有了不平凡的意义。
陈岩
(?—1299)宋池州青阳人,字清隐,号九华山人。宋末屡举进士不第。入元,隐居不仕。尝集杜甫诗句为《凤髓集》。遍游九华山胜迹,品题诸名胜殆遍。有《九华诗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