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首诗写的是作者时隔二十年重回福州玉尺山的感慨,用非常生活化的场景表达了对物是人非的深切感受。
前两句"廿年不到旧吟台,伐竹髡崖百事哀"像在说老友重逢时的寒暄:二十年没来这个曾经吟诗的地方了,发现竹林被砍光、山崖光秃秃的,处处都透着衰败。这里的"伐竹髡崖"既是实景描写,也暗喻时光对人的摧残。
后两句笔锋一转:"只有沁泉山馆月,破云重见我归来"——好在山馆上空的月亮还是老样子,它拨开云层,像老熟人一样迎接我回来。这里用拟人手法,让月亮成为沧桑巨变中唯一不变的见证者,既温暖又带着几分物是人非的感伤。
全诗妙在把二十年光阴的流逝,通过"被砍的竹子"和"不变的月亮"这两个具体意象对比呈现。我们生活中也常有这样的体验:回到儿时住过的地方,发现街道商铺都变了,只有某棵老树还在原地。这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,被诗人用短短四句就精准捕捉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