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解析
这首诗讲的是孝顺和读书的重要性,用简单的生活场景传递深刻道理。
前两句描写一个温馨画面:枕头边放着什么?是一本《论语》("仲尼居"指孔子著作)。这里用"枕边"这个私密空间,暗示主人公把圣贤书当作最亲密的伙伴,连睡觉都不离身。
后两句用对比手法说理:世上难寻扁鹊那样的神医("卢扁"指古代名医),但人人都能拥有治心的良药——就是这本圣贤书。诗人把书籍比作比名医更珍贵的宝物,强调读书不仅能增长知识,更能修养品德,这才是真正的"孝道"精髓。
全诗妙在把大道理藏在生活细节里:床头一本书,既是个人修身的好习惯,也暗含"传承圣贤智慧就是最好的孝道"这层深意。用"寻医"打比方,让抽象的道理变得生动可感,告诉读者:与其外求名医,不如内修品德,圣贤书就是最好的精神良药。
林同
(?—1276)宋福州福清人,字子真,号空斋处士。林公遇子。深于诗。以世泽授官,弃不仕。元兵至福州,福建招抚使刘仝子即其家置忠义局,招募义兵。元兵至城下,仝子遁,同啮指血书壁,誓守忠义,寻被执,不屈而死。有《孝诗》。